性教育,性生活,性技巧,两性知识,性情男女,性爱姿势
  • 情侣宝鉴
  • 经典笑话

全球性调查显示:仅1/4中国人赞成家庭性教育

时间:2012-01-15T17:17:35.661+08:00 [性与社会]
新闻回放   据某著名安全套品牌最近完成的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首次发生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8.1岁,比2001年提前了近4岁。   此外,全球有47%的受访者认为应该由父母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而仅有1/4的中国人赞成由父母或监护人负责,相反,赞成由社会力量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比例均高于全球水平。   更具争议的是,该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平均性伴侣数竟为全球最多。   赞成 学校更适合开展性教育   笔者对于只有1/4的中国人赞成家庭性教育的调查结果并不感到诧异,相反,这样的调查数据恰好真实地反映了现阶段国人在性观念和性教育方面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在我国并不适宜推行家庭性教育,而应该加强学校性教育。   无可否认,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在性观念和性教育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的确还存在很大的距离。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性观念与性教育才开始慢慢发展,但这种发展还只是探索性的,并不成熟。   事实上,现在已经为人父母的这一辈人,他们自身的性知识和性观念也相对落后,他们不能给孩子很好的性教育。而且,性教育十分讲究技巧性,没有一定的知识文化作基础,很容易适得其反。因此,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如果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性教育模式,盲目推行家庭性教育,只能是东施效颦。   性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知识,学校有责任将这种知识传授给下一代。而且由学校承担性教育,较其他教育模式更具优势,也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学校在传授性知识时,不仅可以传授一些基本的性心理卫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传授一种科学的、健康的性道德和性观念。(冯永兴)   反对 家庭是性教育第一课堂   近日报载,仅1/4的中国人赞成家庭性教育,而把主要希望寄托在学校等其他社会力量上。笔者认为家庭应在性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性教育的第一课堂。理由如下:   首先,家庭性教育更有利于子女接受性教育。我的经验是,孩子在同父母谈论有关性的问题时最能坦诚相见,而且不会觉得过度尴尬。孩子遇到此类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父母。   目前不少父母不愿意或者不敢跟孩子谈性问题,甚至有的家长明知孩子有性行为也不去过问,这并不说明家长尊重孩子隐私,而是没有走出观念上的误区,不愿意面对现实。   其次,家庭性教育有利于促进性教育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每个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间不一样,他们提出相关问题的年龄也就不一样,这样老师很难在同一个班级里讲解关于性的知识,也很难把握教学尺度,课程设置也很难做到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缺乏针对性。   而且有的学校在升学率的压力下,难以提供性教育;偏远地区由于教师认识不够等方面的原因,学校性教育的情况更糟糕。   任何教育都需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性教育也应如此。家长可以随时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予以恰当的答复,并施以正确的引导,灵活性强。   所以,我认为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可以随时开始,随时进行,其灵活性和针对性都优于学校等社会途径。(孙宝强)   提醒 更应强调性道德教育   在当今国外的各种性思潮涌入中国时,由于自身对性的封闭,我想中国人最起码该有防御机制,这个机制就是性道德教育。从人的自然属性来说,繁衍后代,乃是人生的一个必经过程。但人是社会中的人,性教育必要,更重要的还是性道德教育。   自古中国人就注重德的培养。一个意志坚定、德性良好之人自然就能抵御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现在由于性教育的缺乏,广大青少年往往更多的从其他渠道获得类似的信息,甚至通常依靠接触色情小说、网络及其他途径。这样虽然其确实逐渐走向“成熟”,但如果缺乏性道德教育,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请作者与本版联系)   质疑 中国人性伴侣最多?   我最惊诧的是―――此项调查结果居然给国人冠上“中国人平均性伴侣数竟为全球之最”的称号!对此我深表质疑:   第一:全球调查涉及的仅为41个国家,怎能代表“全球”?   第二:中国人口分布广泛,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明显,衣食起居、生活观念截然相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绘成中国人口的主色调,即使有“贼心”,“作案”时间何在?“作案”资本何在?   第三:饱暖才能思淫欲,中国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即使有部分先富之士,又怎能与发达国家抗衡性伴侣的数量呢?   第四:退一万步想,如果这个事实成立,那么必定国人平均每人要拥有15.2个(调查显示的巴西人拥有的性伴侣数)以上的性伴侣才能获取桂冠。我们不排除性伴侣的交叉以及共享的可能,老天,这种混交、滥交的场面你见过吗?(尹琪)   呼吁 应保证“调查”严肃性   在社会学中,问卷调查是分析社会问题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因此,如何保证问卷调查的科学性、严肃性,显得异常关键。而影响问卷调查结果的因素很多,包括问题的设置、答案的排序、调查对象的选取、调查员的工作方法等等,可以说,一个环节的纰漏或走样,都会导致调查结论谬以千里。   有些调查之所以得出不科学的结论,纯属调查方无意失误;然而,时下一些所谓的问卷调查,却往往故意在一些环节上做文章,从而得出“预设”的结论。   对于这个由某安全套品牌主持的调查结果,我实在难以认同。但愿这不是一个“预设”的结果,以达到耸人听闻、牟求利润的目的。本文章由真爱频道收集整理,转载本文章请保留本信息!
相关文章性与社会